安徽建筑大学2023年专业介绍

安徽建筑大学

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欢迎

报考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老牌一本院校、综合性工科大学,地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主城区。学校有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下吧!

土木工程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学院网址https://www.ahjzu.edu.cn/tmxy/)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对应硕点和博点:

硕士点: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土木水利;

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1958年学校创办工业与民用建筑本科专业,1986年学校恢复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同时恢复招生;1993年更名为建筑工程专业,1999年按照国家教委专业目录改为土木工程专业,2003年被评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2012年先后两次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2011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通过住建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有效期 6 年;2019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安徽省高峰学科;2021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开办了土木工程新工科(装配式建筑结构)特色方向。

专业构建特色的培养体系,全面推进专业建设,构建了一套以体现智慧建造专业特色、基于装配式建筑、现代信息和建造技术应用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先后主持了土木工程等3个“新工科”项目、参与2个“新工科”项目共建,“地方建筑类高校卓越人才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结果为优秀。

二、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受到工程师素质基础训练,能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等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并能在5年左右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近3年,专业共计毕业本科学生1714人,毕业生就职单位主要为专业相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2.5%。近五年共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8项,本科生发表论文36篇,授权专利78项,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22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800多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7项、一等奖22项。构建“工程认知”、“工程实践”、“综合创新”三个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全面保障专业人才实践环节培养质量。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4名,2018年以来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9人,95%以上具有硕士学位,另有校外兼职教师(高级工程师职称及以上)10余人。

四、升学就业

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就业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就业去了大中型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科技企业等就业。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取了研究生,2022年以来,毕业班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30%以上,创造毕业生进一步深造学习专业知识开拓了良好的局势。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学院网址https://www.ahjzu.edu.cn/tmxy/)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对应硕点和博点: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

专业发展简要历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始由1998年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发展而来,2010年获教育部批准作为独立专业进行招生和培养。2013年列为安徽省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试点专业,2020年获批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设置道路和桥梁两个专业方向,所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相关领域具有交通运输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专业发展成果:省内办学历史最为悠久,是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土木和交通运输类专业合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在路基路面材料、桥梁监测评估、隧道施工技术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二、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道路与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更新与管理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道德优良、爱国敬业、专业扎实、技能精深、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行政机构、工矿企业、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学校等部门从事道路、桥梁、市政、岩土、建筑等工程领域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管理、更新、教育和研究开发等岗位的工作。

专业核心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工程材料、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

学生发展成效: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建筑和结构设计竞赛、安徽省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安徽省桥梁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创新创业大赛等省部级以上一等奖10余项,二等奖20余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0余项。

三、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20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5人,讲师职称11人,60%具有博士学位,多人具有海外留学和访学经历。

专业带头人赵青:教授,硕士省导师,长期从事桥梁结构设计、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桥梁)、桥梁工程检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安徽省重大教研项目、安徽省重点教研项目等10余项;主编省级规划教材4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发表教研与科研期刊论文30余篇。

四、升学就业

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分别为45.19%、34.86%和26.49%,考研录取的学生中有半数以上在985、211高校攻读研究生。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2.16%、92.59%和92.86%。中国交建集团、中铁集团、中建集团等央企每年来我校设专场招聘本专业学生。本专业毕业生广泛参与引江济淮工程、六安至岳西高速公路工程、合肥市阜阳北路高架工程、芜湖长江三桥等一批国家级优质工程项目的建设。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总体质量给予满意评价的比例均高于98%,对于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评价相对较高。

建筑学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建筑学

所属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https://www.ahjzu.edu.cn/jzygh/)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建筑学学士

专业对应硕点和博点:建筑学学术硕士 建筑专业硕士

专业发展历程: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1960年停招,1983年复办,招收建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1995年改为五年制。

专业发展成果:建筑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省特色(品牌)专业建设点以及安徽省高等学校五年学科建设规划高峰学科,具有建筑学学士授予权和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2020年获教育部新工科项目,2019年获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省高峰学科,2018年获省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2017年获省特色(品牌)专业。建筑学专业2007年来先后5次通过国家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2023年在住建部高等教育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07年获二级学科硕士点授权,2011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2020年通过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有效期6年。

二、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地方建设需求,面向学科发展前沿,依托建筑类大学科群平台,立足地域特色,以建筑学创新特色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企业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实践”专业培养。培养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及其他相近学科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设计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工程实践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能适应未来多种职业的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目标1:具有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的建筑学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设计实践能力;

目标2: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在建筑设计单位、教育和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等从事建筑设计、教学与科研、开发与管理等工作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

目标3:具备建筑设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基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工程和审美等要素进行创新性设计;

目标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5: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能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适应未来多种职业的需求。

专业课程特色:从认知建筑开始,经过对空间、场所、材料、技术、文化等设计内容的体验、融汇、综合、提升,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简单到复杂、特色鲜明的主干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建筑类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提升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将徽文化全面融入设计课程,推广传承创新理念及方法,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推进教授工作室制度改革,发挥教授的示范导向、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拓展校际交流,丰富联合教学形式,与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开展课程共建,与南京工业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开展联合课程设计及联合毕业设计。

学生发展成效:近4年年在国内外各类重要竞赛和国内外联合设计教学活动中,获奖达150余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近100项。如:“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银奖、长三角大学生上海地标设计大赛金奖、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优秀教案1项,优秀作业3项,中日韩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金奖,第七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金奖,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银奖等。

三、师资力量

建筑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6人,占比54.2%。教授和正高工9人,占比18.8%;副教授和高工17人,占比35.4%;讲师22人,占比45.8%。专职教师主要毕业于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老八所高校以及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此外,部分教师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日本千葉大学等高校。

现有地域建筑设计教学创新1个省级教学团队及地域文化与徽派建筑教育、建筑学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古建筑测绘与保护应用3个校级教学团队。李早教授作为建筑学专业带头人,担任教育部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城乡规划

所属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https://www.ahjzu.edu.cn/jzygh/)

学制:5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对应硕点和博点:城乡规划学学术硕士 城市规划专业硕士

专业发展历程:1980年创办城市规划专业,是安徽省最先、全国较早开办的专业,2005年获批二级学科硕士点,2008年通过中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具有工学学士授予权和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在住建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评估获得优秀等级,2020年在住建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硕士教育评估获得优秀等级,2022年在住建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评估中再次获得优秀等级。

专业发展成果:城乡规划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及安徽省五年学科建设规划高峰学科。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

二、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城乡规划专业培养适应国土空间治理和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备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经过自身学习和工作锻炼,能够达成下五个目标,一是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二是具备扎实的城乡规划与设计、城市设计、城乡规划管理等多方面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践能力,适应国土空间规划实践要求与空间治理需求;三是掌握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包括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四是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五是具备创新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能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

专业课程特色:特色课程1:服务地方城乡建设的空间规划课程体系。在延续传统空间训练特色基础上,有序将国空相关知识、技能融入培养体系中。形成《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导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与法规》《城乡基础设施规划》等核心课程群,组织学生参加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大赛以及各类规划实践活动;特色课程2: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规划课程体系。形成《城乡规划导论》《乡村认识实习》《乡村规划原理》《乡村规划设计》等核心课程群,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乡村规划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乡村社会服务等活动;特色课程3:将徽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特色课程群。构建徽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开设“徽州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景观”等必修或选修课程。

学生发展成效:2019年以来,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省级银奖1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1项。学生在WUPENiCity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城市可持续调研报告国际竞赛以及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等国家级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20余项,其中国际级金奖2项。

三、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28人,教授6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总数的67.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7人(其中博士14人,另有在读博士4人),占教师总数的96.4%;45岁以下教师比例71.4%。教师主要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多名教师到美国、日本等高校访学,4人到地方挂职锻炼,短期交流30余人次。近年来,柔性引进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教授指导参与教学活动、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

现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以及乡村规划三个省级教学团队。储金龙教授作为城乡规划专业负责人,担任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本科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四、升学就业

近年来的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为37%,且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985、211著名高校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诺丁汉大学、卡迪夫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录取的学生占比超过50%。2022年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为44%,其中8位学生考取“985”高校,3位学生同时被录取到东南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53%,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主要为长三角各大甲级设计院、各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等政府与事业单位以及国内知名房地产公司等。据毕业生就业后续跟踪反馈,97.33%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质量予以满意评价,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思维、意识以及综合能力水平评价较高。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能源与动力工程

所属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学院网址https://www.ahjzu.edu.cn/hnxy/,学院直达)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对应硕点和博点:能源动力(专业学位)、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术学位)

2010年,申请创办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1年,本科首届招生;2017年,被列为校级特色专业;2017年,获得校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2019年,通过安徽省合作委员会专业评估,评为优秀;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建设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个:建筑能效控制与评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绿色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形成了绿色节能研究团队、微尺度传热传质研究团队。近5年,本专业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另外,承担政府、企业委托横向社会服务课题30余项,科学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科研有效的补充了教学,教学科研协同育人机制健全,科研成果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密切相关,能有效支撑人才培养。本科生培养取得一系列成果,专业近三年学生有10余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获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9项。

本专业为安徽建筑大学特色专业,契合学校“节能环保”的重点建设方向,目前已入选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培养目标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同时鼓励学生进一步在专业领域深造。专业主要有以下四个主要培养方向:火力发电、低温制冷、供热、供燃气,为国家和安徽省的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急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并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能从事热电、区域能源以及低温制冷、供热、供燃气的设计、制造、科研与技术开发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德智体美德全面高素质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成下列目标: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够在从事热力发电、能源环保、新能源、节能减排、供暖、供热、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具备从事工程热物理基础问题研究、新兴能源技术研究、传统能源节能增效和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基础;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能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

本专业建设有省级储能技术学院,开设储能微专业, 推动储能规模的扩张和行业发展;拥有国家级锅炉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项目(中心)一项:本实验平台重点基于问题、案例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式、探究式学习。通过新媒介促进教学准备、线上、线下讨论交流。加强网络化条件下实验教学规律研究,探索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学生积极参与指导老师课题项目,参与并获得安徽省第六届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铜奖3项、指导安徽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铜奖1项、指导国家及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项,校级奖项若干。

三、师资力量

专业共有24名教师(含实验教师1名),其中教授5人,占教师总数达20%;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人员12人,占教师比例达50%;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占教师总数达75%,目前已经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并举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所属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学院网址https://www.ahjzu.edu.cn/hnxy/)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对应硕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学术型)、土木水利(专业型,建筑环境与HVAC方向)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创办于1992年,1992年开始首届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高等专科)招生。2000年开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招生。2003年增设城市燃气方向,成为我省唯一一所设立燃气方向的高校。2008年获批安徽省首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并于2014年和2019年分别通过住建部专业教育复评估。2009年获得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入选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2016年获省级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获批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专业所在一级学科土木工程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面向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依托学校“大土建”的相对学科优势,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专业发展核心定位,推进“专业学科”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在教学组织、科研工作、学术研究、国际交流和设计实践中持续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享誉省内外,为国家和地方城乡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二、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设计研究、工程建设、设备制造、系统运营等领域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工程公司、设备制造企业、管理部门等从事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毕业后5年后能达成以下目标: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能够在设计研究、工程建设、设备制造、系统运营等领域从事供热、通风、净化、空调、冷热源、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具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具备从事室内环境控制、能源应用、建筑节能、绿色低碳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基础;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能不断的学习和适应发展,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本专业学生思想品德良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学生党员的比例接近20%。学习认真,学风优良,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在30%以上,每年均有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学生、校级和院级优秀学生称号。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积极申报大学生“双创”项目,热心投身暑期三下乡活动和文体运动等,近五年本专业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1项,安徽省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4项,CAR-ASHRAE学生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高等学校人工环境学科奖”专业基础竞赛一等奖1项。在第7届CAR-ASHRAE学生设计竞赛中,建环学子喜获全国一等奖并作为中国学生代表赴美参加供热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年会。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8人(专任教师 20人,实验教师2人,在学校其他部门担任职务的双肩挑教师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占教师比例超过75%,同时有安徽省勘察设计大师1 人,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师(暖通空调)4 人,目前已经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并举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专业带头人王海涛,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土木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地源热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省绿色运维与节能改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首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专家。主要从事零碳能源技术、零碳/低碳工业技术、能源系统集成、流动传热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课题1项,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研发1项,安徽省教育厅重大科研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研发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横向课题5项。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编或参编安徽省地方标准4部。2016年度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018年度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1)。

四、升学就业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超过30%,其中,相当比例学生被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录取,部分学生进入诺丁汉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普度大学、东京大学、昆士兰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攻读研究生。

本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常年供不应求,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从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看,毕业生思想素质好,吃苦耐劳,基础扎实,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目前我省各大设计院、大型施工企业、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招投标部门、咨询公司、国内外各种品牌的空调公司、燃气公司、供热公司都有本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大多已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本省很多暖通空调工程项目、绿建咨询项目都有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参与完成,如新交通大厦空调设计、国购广场二期空调设计、花园宾馆改扩建工程空调设计、铜陵市狮子山区政务中心空调设计等空调设计项目以及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合肥学院中德合作教育基地项目等绿建咨询项目,并获得省优秀设计成果奖多项,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所属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学院网址https://www.ahjzu.edu.cn/hnxy/)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对应硕点和博点:

1.硕士点:市政工程(学术学位);土木与水利(专业学位);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

2.博士点:土木工程(市政方向)

2002年被批准为省级教学改革示范建设专业,2006年市政工程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8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安徽省特色专业,2012年列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获批安徽省品牌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市政工程方向)。2007年首次通过原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2012年通过复评估,2017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有效期6年。

本专业聚焦国家战略和地方重大需求,瞄准节能环保科技前沿,围绕减污降碳、生态治理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以及横向项目30余项,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5项。

二、人才培养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成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综合素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具备系统解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专业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目前,已形成《水质工程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环境保护概论》、《水处理生物学》、《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等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基底的教学团队。

近五年,本专业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余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技术项目40余项,参与学生300余人;同时,参加学科竞赛先后获得“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特/二/三等奖、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银奖/铜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和安徽省大学生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特/一/二/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10余件。

三、师资力量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31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0名,副教授/高工/高级实验师10名,具有博士学位19名,获得相关国家执业资格证书16人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98%。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安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

四、升学就业

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市政管理与建设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水工业企业、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同时,继续深造可报考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近年来毕业生升学率在24.27%以上,最终就业率均达到**。

环境工程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所属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学院网址https://www.ahjzu.edu.cn/hnxy/)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对应硕点: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土木水利(专业学位)(01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与系统优化、02水处理技术与工程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

2000年设置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招生;2012年被批准为省重点学科;201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2016年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通过安徽省环境工程专业评估;2021年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专业围绕“大土建”行业环境保护领域人文、绿色、精细、智能等复合需求,紧抓学校“节能环保”重点发展领域契机,以水环境治理为优势,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污染物监测与毒性评估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专业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学生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工程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安徽省高校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

二、人才培养

以安徽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贯彻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着力区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环境污染物治理与废弃物资源化领域,培养理论科学研究、工艺设备设计研制与开发、环保过程控制以及环保经营与管理等多维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能够在政府、企事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环保部门或机构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工作,具有就业竞争力;能够系统地分析和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具备环保规划、环境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可协助承担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营;具备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具备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能够自主学习、持续发展、终身进步。

近年来,本专业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48项,其中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16项,省级创新训练项目32项。学生获得安徽省大学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2项;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1项。学生创新在团队合作的环境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系统组织及开发能力全面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师资力量

专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持续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秀人才,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目前专业专任教师25人,高级职称17人。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名校研修和教学培训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3名教师赴国外著名高校访学,另有学术交流和考察学习7人次,培养了1名安徽省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坛新秀。实施“双基建设”提升计划,全面保障本科教学质量。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定期开展专题教研活动,讨论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思路;定期组织教学观摩、交流、学习,改革教学方法、规范教学活动,共同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专业带头人黄显怀,博士、教授,安徽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博士生导师。2005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2月-2008年3月于美国莱斯大学(RICE)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国家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个人,安徽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环境污染化学、环境工艺材料等领域。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务院重大装备项目三等奖1项。

四、升学就业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校的办学定位,秉持“进德、弘毅、博学、善建”的校训,立足生态文明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近年来,专业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稳居学校前列,50%以上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985、211高校继续深造。

专业毕业生是安徽省环境领域主力军,广受用人单位好评。近期调查结果表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以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环境部门或机构为主,从事环境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占76.6%,毕业5年后成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骨干、中层及以上管理干部的占比50.5%,符合我校专业培养定位,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同时对57家用人单位就本专业学生从专业知识、知识应用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爱岗敬业等13个方面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评价结果表明本专业的毕业生思想素质好、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强、擅于现代工具使用、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管理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工程管理

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网址:https://www.ahjzu.edu.cn/glxy/)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对应硕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硕)、工程管理(MEM)专业硕士、土木水利(工程管理方向)专业硕士。

本专业属于管理学科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于2000年春季开始招生,是安徽省高校最早开设的工程管理专业,连续三次以优秀结论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也是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1年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获批工程管理专业硕士(MEM)。本专业拥有一支执业资格占比超80%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拥有全过程工程管理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室,实验室总资产近550万元,拥有充足的校企实习基地,服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本专业依托学校大土建优势,传承“徽匠精神”,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围绕数字建造和城乡建设管理拓展专业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为载体,注重工、管、经、艺多学科交叉融合,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课程融入专业培养方案,培育学生在工程项目全过程管控中的综合管理和创新能力,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特色课程体系,打造“思政引领、数智赋能、徽匠传承、多维融合、产教协同”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有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实践工作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工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工作积极并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工程投资决策、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监理等全过程工程管理工作,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80%以上教师为拥有执业资格的“双师型”师资,现有高级职称以上教师10余人。

四、升学就业

作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特色鲜明,学生深受用人单位认可。连年高考志愿录取率超90%,就业情况优秀,就业率高达94%,每年有20%以上的学生可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建设投资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投资与金融领域、教育、科研单位等从事工程管理、经济管理、教育科研等工作。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网址:https://www.ahjzu.edu.cn/glxy/)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对应硕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硕)、工程管理(MEM)专业硕士、土木水利(工程管理方向)专业硕士。

本专业属于管理学科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安徽省省内唯一的国家级一流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点。2011年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获批工程管理专业硕士(MEM)。本专业办学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长期服务于安徽省房地产业发展,主持编制了多部安徽省地方和行业标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依托安徽建筑大学“大土建”学科优势,定位于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设置房地产投融资、不动产运营与管理等专业培养方向。重点培养具有扎实的房地产相关知识及理论基础,能够胜任房地产项目投资分析与前期开发、物业管理与资产运营等相关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开拓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

本专业面向国家建设事业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土木工程技术等基本知识,掌握房地产(不动产)领域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综合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在不动产经营管理、城市建设与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城乡建设开发、管理、咨询等工作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2021年到2022年两年间,本专业学生荣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安徽省创新创业项目7项;第十三届(2021年)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二等奖(国家级);2022年“现代中欧杯”全国大学生物业经营管理模拟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国家级);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三等奖(国家级)等奖励。

三、师资力量

目前,该专业拥有专业教师16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6名,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8.75%,其中,安徽省教学名师2名,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

四、升学就业

近两年本专业毕业生平均升学率12%,就业率达98%,毕业生在政府建设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与房地产咨询机构、建筑企业以及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中从事房地产投融资分析与管理、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策划与营销、物业管理、工程造价,以及其他与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有关的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所属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网址:安徽建筑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ahjzu.edu.cn))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对应硕士点:电子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源于1993年设置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1998年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工程背景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该专业2010年获批为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成为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并开始实施CDIO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被列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0年通过工程认证,同年被批为国家级一流专业。

二、人才培养

本专业适应电子信息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以上比赛获奖60余项。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有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近年来,建设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获省级教学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承担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十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3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四、升学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具有较强竞争力,近三年就业率均在保持在90%以上,考研率逐年升高,保持在24%以上,其中2021年考研率达38%。就业学生主要分布在安徽、上海、江苏、浙江等城市和地区,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所属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网址:https://www.ahjzu.edu.cn/dxxy/)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对应硕点: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计算机类学科专业,始于1993年创建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三年制大专),共培养7届大专毕业生;2000年专业名称变更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开始四年制本科招生至今,2004年首届本科生毕业;2007年获批为校级特色专业;2013年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即计算机技术;2014年获批为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同年获批为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且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与美国加州大学圣贝纳迪诺计算机科学专业合作办学;2019年通过安徽省计算机类委员会本科专业评估,成绩优异;2020年度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

近三年专业发展成果:1)以本专业为主体获批安徽省特色示范软件学院;2)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与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产业人才基地;3)《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等课程已建设成为安徽省级一流课程。

二、人才培养

总目标为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从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以及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分析;具备在计算机科学相关领域从事一定的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组织协调以及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系统的专业知识、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很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成下列目标:

目标 1:全面健康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操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 2: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工具,解决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胜任相关技术研究或产品研发;

目标 3:具备融入团队和管理决策的能力,重视沟通交流,协调团队关系,具有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 4:在团队工作中,能够综合分析和考虑工程与社会、环境、法律、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利益等多方面因素,做出正确判断,成为团队骨干或领导;

目标5:具有良好的计算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能主动适应社会对计算机领域工程技术人才不断变化的要求。

近年来,学生发展成效显著,申报并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每年数十项,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等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获奖每年获奖几十项。

三、师资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共有专任教师21人,高级职称占比70%,具有博士学位占比50%,校外兼职工程师教师数人。专人教师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青年学者型教师2人,校级优秀教师2人。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以专业负责人和教授为带头人、副教授和青年教师为教学骨干,形成了改革意识强、教学科研机制良好的师资队伍。

四、升学就业

近三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中就业学生每年均有十人左右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大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包括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兆尹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上海软由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行、联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国有或高科技企业。毕业生普遍工作表现良好,受到了就业单位积极肯定。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所属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网址https://www. ahjzu .edu.cn/dxxy/)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对应硕点和博点:节能工程与楼宇智能化;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专业,专业知识涉及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学科。2000年我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新增智能建筑方向,开始培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2007年正式设立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本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编制了全国第一本智能建筑领域的实验教材、开发了全国第一套楼宇控制实验教学平台。建有全国唯一面向智能建筑领域的楼宇控制与节能优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19年,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2022年试点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国家级虚拟教研室。专业建设成果“构建一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节能与新能源、BIM电气设计、建筑信息处理、公共安全技术等专业知识,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条件及导师队伍建设,学生取得了“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特等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国家级荣誉。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教师团队实力雄厚,专业教师主要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具有良好的学缘背景。现有专业教师15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10人具有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校优秀教师1人。

四、升学就业

毕业生主要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消防、工业设计、建筑科研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建筑电气设计、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电气工程预决算、智能设备的维护与调试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智能建筑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近5年毕业生深造比例均超过23%,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国建筑、国家电网、科大讯飞等国有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

应用化学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

所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学院网址https://www.ahjzu.edu.cn/chxy/,学院直达)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应用化学专业于2004年本科首次招生。2016年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安徽省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省级化学实验中心和省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多位一体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校企协同育人,与企业共建培养基地,师资双向交流,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平台和资源,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

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目标,面向安徽省和长三角经济发展需求,为化学化工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培养具有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分析检测、能源环境、有机合成、建筑建材等化学及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产品设计、应用开发、检验检测、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也能进一步深造和发展。

学业导师与专职辅导员协同,覆盖每名学生,按照“一生一方案,四年不断线”,在老师指导下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挑战杯等创新实践。近几年参加安徽省大学生化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近50项。2020年至2022年连续3年研究生录取率近40%。

三、师资力量

应用化学系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人,16人具有博士学位,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团队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安徽省自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大等项目数十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所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学院网址https://www.ahjzu.edu.cn/chxy/,学院直达)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前身是1958年建校时设置硅酸盐工程专业,2009年和2012年先后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专业。2016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入选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拥有“土木工程材料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建筑功能材料”省级教学团队,依托省级先进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和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及相关行业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二、人才培养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成下列目标:

1、爱岗敬业,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人文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能够积极的服务国家和社会,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能够综合运用数理、工程基础知识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成型、材料分析、材料应用等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并能从事科学研究。

3、跟踪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能够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材料及相关领域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质量保证与控制、技术改造和生产技术管理。

4、拥有团队协作精神、有效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作为技术骨干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及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5、具备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技术培训、高校或研究机构攻读硕博学位等渠道,提升专业持续发展能力,更新和调整专业知识和能力,以胜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4人,拥有博士学位1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拔尖人才1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所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学院网址https://www.ahjzu.edu.cn/chxy/)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对应硕士点和博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专业发展简要历程:本专业于2001年开始设立并招生,近3年每年招生约80-100人;2017获批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正式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拥有省级“校企共建”开放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示范实习实训中心、省级化学实验中心和省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外,还先后与省内外多十家企业、研究院所联合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

本专业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课程建设项目20余项,其中省级重大教学研究项目1项;相关教学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二、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主动适应国家建设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需要,适应高分子材料及相关领域科学和技术水平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国际视野、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合成,成型加工及应用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达到如下预期目标:

目标1:(专业能力)具有系统思维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能力,能系统研究、分析和解决高分子材料及相关领域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和复杂工程问题,适应国家和经济建设需求;

目标2:(职业能力)能够面向建筑建材、石油化工、家用电器、汽车制造、能源环境等行业,在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成型加工、设计与应用等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和技术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达到工程师等相关执业水平。

目标3:(工程素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掌握工程经济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在高分子材料工程实践中能够分析、评价和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伦理、政策、环境和持续发展等制约因素的影响。

目标4:(发展能力)具有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发展成效:近三年学生主持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以上比赛项目获奖20余项,其中2021年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3年获首届全国大学生高分子虚拟仿真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4奖项,其中20级高分子(1)班兰希洋同学在全国728名参赛选手中排名第四。

三、师资力量

现有专业教师1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14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其中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引进博士1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专业负责人徐文总:工学博士,二级教授,无党派人士,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01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四、升学就业

通过持续的专业改革和建设,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毕业后继续深造,或者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科技企业等单位就业,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逐年上升,2022年达48.3%。

动画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动画

所属学院:艺术学院(学院网址https://www.ahjzu.edu.cn/ysxy/)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本专业前身艺术设计专业创办于1994年,动画本科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2010年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建设国家级建筑类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二、人才培养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创作经验以及熟练的专业技能,可以胜任动画编导、动画设计、动画创作、漫画绘画、游戏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核心课程包括:新媒体动画概论、三维建筑动画设计、动画角色设计、分镜脚本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影视编剪与合成设计、视听语言设计、动画编导创作、CG动画技术等。

本专业立足安徽,以徽派建筑、徽文化的创新视觉艺术表现为特色,结合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经济,2009年与企业联合出品的58集动画片《黑脸大包公》获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学生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好创意全国数字艺术大赛、安徽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等各项赛事上荣获多项大奖。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教学团队获得省级以上教学与科研项目30多项,出版省级规划教材5部,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

四、升学就业

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就业去向包括:动画与影视类企业、互联网服务类企业、新媒体及游戏类企业,建筑、展览及工业工程设计类企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所属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学院网址:https://www.ahjzu.edu.cn/jxydq/main.htm)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对应硕点:机械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

200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14年获批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并获批机械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获批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省级特色(品牌)专业并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二、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是建筑机械装备行业中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应用型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具备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基础知识和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知识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机电设备控制、管理、研发等工作,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

根据工程教育的科学理念、结合生产实际需要,本专业以CDIO项目为基础来设立课程群,形成一套以工程机械为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设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控制工程、数控技术、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等核心课程,设置工程机械概论、工程机械设计等特色课程,并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引入工程机械相关的实例。

本专业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构建“教学-科研-竞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创新课程和多层次竞赛活动平台,实施贯穿整个大学本科阶段的项目式实践教学。2008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安徽省科普创新创意大赛等科技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

三、师资力量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由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专业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10人,14人具有博士学位。本专业教学团队下设四个课程组,分别是工程机械、机械基础、先进制造技术、机电液一体化,其中机械基础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

本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各专业实验室:交互式创新与分析实验室、机械测试技术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制造工艺实验室、数控技术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工程实训基地、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开展本科的实验和实践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创新活动、设计大赛等提供了实验平台。此外,本专业先后与合力叉车、日立建机、合肥锻压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成了近10个产学合作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打造良好基础。

四、升学就业

近年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所占比例约为49%;2023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升学率35%。

人力资源管理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所属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发展历程:本专业2005年开始本科招生,毕业本科生达1100余人。2015年被批准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入选安徽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20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1年被评为省级新文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发展特色:(1)立足学校大土建学科优势,服务地方建筑业,构建土建概论课程模块、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劳动法律课程模块,培养熟悉建筑企业用工特点、通晓三大进度与成本控制、擅长劳动争议处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2)师资力量强大,拥有教授5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教坛新秀2人、省启明星就业指导专家2名,企业家兼职教师12人;(3)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承担国家社科基金4项,科研反哺教学成效显著。

二、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依据学校、学院的学科特色,本专业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以培养“目标导向力、专业胜任力、沟通影响力、组织融入力、团队合作力”等“五力素养”为核心,以“精业务、会财务、懂法务”等“三务能力”为目标,能在各行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等 “三型人才”。

学生发展成效:

(1)打造“新文科”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阶段化、递进化课程体系:一是开展建筑类知识教育,彰显行业特色;二是强化法律、财务类课程,彰显复合特色;三是重视实践教育,彰显应用特色;四是注重创新教育,彰显智慧特色;五是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彰显德育特色。

成效:本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安徽省新文科专业建设点。

(2)建立协同式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优质生源基地,保障生源优势;建立与安徽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等单位建立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社教融合的多元化协同人才培养机制。

成效:近三年文科录取分数线超过一本线25分左右,理科分数线超过一本线40分左右;毕业生深受中铁、中建、中交等大型建筑类国企的欢迎,在建筑业人才市场已具品牌效应。

(3)推进共创式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工作坊式、观摩式、研讨式、情景式等师生教学模式,打造MOOC、SPOC和混合式一流“金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成效: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等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流课程、示范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等14门。

(4)构建竞合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三实”实践金课体系:一是人才素质测评等30个实验项目;二是技能大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3类实操环节;三是工程观摩、顶岗体验、全职代岗3类实习。

成效:本专业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双创项目82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126项。就业对口率91%。

(5)规划应用式专业教材建设。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学团队优势,鼓励教师提升管理实务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撰写管理思想库、案例集等应用式专业教材。

成效:已出版一流教材2部、规划教材4部,3部案例集及13部专著。

(6)开展嵌入式课程思政建设。引导任课老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嵌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坚持立德树人。

成效:培养一大批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的好青年,发展优秀学生党员27人。1名教师获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

(7)推进国际化合作交流项目。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利物浦大学、下洛夫哥罗德大学、韩瑞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成效:输送20余位毕业生赴海外攻读硕士研究生。

三、师资力量

现有专业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拥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1名省级领军人才、4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坛新秀,13位教师具有境外学习经历。

四、升学就业

每年均有学生通过国考、省考、市县统考进入国家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同时也有很多学生能够进入国企工作,其中不乏中铁、中核、中建、中化等世界500强大型国企。每年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整体就业质量就高,尤其是进入国企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较多。

官网发布缓存图:安徽建筑大学2023年招生专业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请点击“阅读原文”浏览!

安徽建筑大学2023年专业介绍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Word文档

带你看艺考
艺考信息时光机

北京2024届高三生注意:9月至12月每月大事

2024届北京高考招生资讯,北京2024届高三生注意:9月至12月每月大事
2024届北京高考招生资讯
北京高考招生资讯2024届北京高考招生资讯2023/9/15

湖南2024年空军招飞初选日程安排

2024年湖南空军招飞初选日程,根据2024年度空军招飞工作安排,9月下旬至11月下旬,空军招飞局广州选拔中心将派初选组赴各省(区)市(州),对报考空军飞行学员的学生进行初选检测,相关通知已通过各市(州)教育招考部门发至各学校,请同学们做好相关准备。
2024年湖南空军招飞初选日程
湖南招飞2024年湖南空军招飞初选日程2023/9/15

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考报考提醒

2024年山东高考政策变化情况,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考报考提醒,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将在今年11月份进行。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2024年山东高考政策变化情况
山东高考报名信息2024年山东高考政策变化情况2023/9/15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和艺术类统考重要提示

2024年湖南高考报名信息,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和艺术类统考重要提示
2024年湖南高考报名信息
湖南高考报名信息2024年湖南高考报名信息2023/9/15

2023年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录取通知书未送达名单

2023年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2023年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录取通知书未送达名单
2023年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2023年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2023/9/15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吕梁市煤炭工业学校2023级新生入学须知

2023年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入学须知,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吕梁市煤炭工业学校2023级新生入学须知
2023年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入学须知
入学须知2023年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入学须知2023/9/15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学院简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学院简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2023/9/15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2023级新生入学须知

2023年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入学须知,吕梁职业技术学院2023级新生入学须知
2023年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入学须知
入学须知2023年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入学须知2023/9/15

西南大学2023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2023年西南大学高校专项计划招生信息,西南大学2023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2023年西南大学高校专项计划招生信息
高校专项计划招生信息2023年西南大学高校专项计划招生信息2023/9/15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民航学院简介

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民航学院简介
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2023/9/15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五年制大专学院简介

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五年制大专学院简介
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2023/9/15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无人装备应用学院简介

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无人装备应用学院简介
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2023/9/15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核技术应用学院简介

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核技术应用学院简介
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2023/9/15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2023级新生转专业各专业转入名额

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入学须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2023级新生转专业各专业转入名额
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入学须知
入学须知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入学须知2023/9/15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军士管理学院简介

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军士管理学院简介
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2023年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2023/9/15

北京工商大学在2023年NTU世界大学排名中取得新突破

2023年北京工商大学大学排名,北京工商大学在2023年NTU世界大学排名中取得新突破
2023年北京工商大学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2023年北京工商大学大学排名2023/9/15

昆明城市学院2023年云南省高职(专科)批最后一轮补录

2023年昆明城市学院补录,昆明城市学院2023年云南省高职(专科)批最后一轮补录
2023年昆明城市学院补录
补录2023年昆明城市学院补录2023/9/15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关于2023级视觉传达设计等八个专业新生选择专业方向的通知

2023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入学须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关于2023级视觉传达设计等八个专业新生选择专业方向的通知
2023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入学须知
入学须知2023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入学须知2023/9/15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2023级新生网上报到操作指南

2023年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入学须知,江汉艺术职业学院2023级新生网上报到操作指南
2023年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入学须知
入学须知2023年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入学须知2023/9/15

厦门华厦学院关于2023级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的通知

2023年厦门华厦学院入学须知,厦门华厦学院关于2023级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的通知
2023年厦门华厦学院入学须知
入学须知2023年厦门华厦学院入学须知2023/9/15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

艺考热搜

艺考数据
艺考资源站

  • 艺考分数线
  • 艺考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