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塞罕坝精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塞罕坝精神 ·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的讲话

“塞罕坝”是怎样铸成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造林现场(资料照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万顷林海(资料照片)

五十五载寒来暑往,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务林人,在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下,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112万亩林海,如果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塞罕坝从黄沙漫漫、林木稀疏,变得绿树成荫、山清水秀。

五十五载斗转星移,塞罕坝人一棵接一棵地把林木立在贫瘠的土壤之中,牢牢地钉在大地之上。他们植绿荒原、久久为功,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书写了这段绿色传奇。曾经一度“高、远、冷”的塞罕坝,如今变成了“绿、美、香”的“华北绿宝石”。

著名作家魏巍为此赋诗:“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

谁是最可爱的人?塞罕坝人当之无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初吃的苦都化为了今天的甜

“那时经常刮风沙,大的时候对面看不到人,现在没那个风沙天了。住上了三室一厅的房子,每天跳舞、唱歌、打太极拳、打门球。有付出就有回报,我们现在享福了!”80岁的塞罕坝林场退休职工潘文霞,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回想起当初吃的苦,她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1969年,潘文霞来到塞罕坝大唤起林场,在苗圃从事育苗工作。育苗需要掏大粪给幼苗施肥,年轻俊俏的潘文霞二话不说跳下粪坑,一瓢接一瓢地掏。中午吃饭,丈夫做了香喷喷的面条,饥肠辘辘的潘文霞端起碗来,却怎么也吃不下去,不由得泪流满面。面条一口也没动,下午继续接着干。

再后来,她就适应了,粪照掏,饭照吃,“有时候忙到晚上10点多才回去,实在太累了,吃着吃着饭,人就睡着了,碗和筷子‘哐当’掉在地上……”

有时,年幼的儿子会光着小脚丫,跑到苗圃里找妈妈。潘文霞怕孩子踩着幼苗,总是马上狠心地把孩子赶回家去,同时不忘叮嘱一句“把家里的门锁好”。

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是塞罕坝林场创业者们必须闯过的难关。

1962年,原林业部从全国24所大中专院校调配了127名毕业生,和河北承德当地242名干部、工人一起,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向荒原沙地进军。9月份,从承德围场县城到塞罕坝的路上,18岁的尹桂芝坐在一辆解放牌大货车里,一想到“马上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了”,心中非常兴奋。

路途颠簸,这支年轻的队伍一路欢歌。下车的那一瞬间,尹桂芝一行人却彻底“傻了眼”:没有宿舍,到处是半人高的野草,孤零零一座小破屋,连张床也没有。

9月的塞罕坝已经进入冬季,温度开始急速下降。这里年平均气温零下1.2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43摄氏度,冬季严寒肆虐。夹着雪花的“白毛风”直钻领口、裤管。

尹桂芝和几名女工抱来干草,在小破屋里搭了个窝,又赶紧糊上窗户。不少人只能住进羊圈、马棚,有的人则用石头、秸秆架起了草房、窝棚。

外面刮风下雪,屋里常常出现一层冰。气温直逼零下40摄氏度,烧着火炉子也丝毫没有暖和的感觉。“我们睡通铺的几个女工就蜷缩在一块儿,戴上皮帽子,把自己裹得尽量严实一些。”尹桂芝说。有时,积雪足有3尺厚,推不开门,大伙儿只能从后窗跳出去。

在育苗圃,尽管寒风袭人,手冻肿了、裂了口子,尹桂芝和同事们仍在泥潭里坚持工作。她们一坐就是一天,每人每天得选上万棵苗子。

“收工的时候,腿都不听使唤了,站不起来,腰也直不起来。整个人就像僵住了一样,好半天才能动。但大家的心里就是憋着一股子劲儿:一定要把苗子育好,把林子造好!”尹桂芝说。

承德农专毕业的赵振宇,也于1962年来到塞罕坝。作为一名施工员,赵振宇每天都要在山上巡查,走几十公里的路。有时晚上回来,棉衣冻成了冰甲,棉鞋冻成了冰鞋,走起路来哗哗响。

“晚上是最难熬的,被窝成了‘冰窝’,怎么睡?有人就把砖头和石头扔到火堆里,烧一阵子,再搬进被窝。”赵振宇说。

缺少粮食,大伙儿只能吃非常粗糙的全麸黑莜面。蔬菜紧缺,天气好的时候,大伙儿就挖点野菜吃。盐水泡黄豆已是塞罕坝难得的美味。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创业者们开荒种地,一边造林,一边种粮,自力更生。

这里医疗卫生设施严重匮乏。由于下坝一趟时间长、成本高,早期的创业者们身体不适,通常都会“扛着”,实在扛不住了,才会坐车下坝,去近100公里外的县城就医。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不少人都患上了心脑血管病、关节炎、风湿。

如今,荒原变绿了,风沙变小了,生活改善了。抚今追昔,塞罕坝人由衷欣慰:当初吃的苦,都化为了今天的甜。

科学求实,愈挫愈勇,全力以赴恢复美好绿水青山

林场建立之初,打击接踵而至。

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1962年春天林场创业者们栽下1000亩树苗,到了秋天,成活率还不足5%。

不气馁,接着干,1963年春天又造林1240亩,可成活率仍不足8%。

接踵而来的两次失败,如同两盆冰水,泼在了创业者的头上。刚刚上马的塞罕坝林场内一时间刮起了“下马风”,造林事业处在了生死存亡的关口。

关键时刻,四位场领导王尚海、刘文仕、王福明、张启恩,把家从北京、承德、围场等地搬到了塞罕坝,破釜沉舟,安定人心。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们很快发现了原因:外地苗木在调运途中容易失水、伤热捂苗,无法适应塞罕坝风大天干、异常寒冷的气候。

那就从零开始,自己育苗。经过艰苦探索,他们改进了传统的遮阴育苗法,在高原地区首次取得了全光育苗的成功,并摸索出培育“大胡子、矮胖子(根系发达、苗木敦实)”优质壮苗的技术要领,大大增加了育苗数量和产成苗数量,终于解决了大规模造林的苗木供应问题。

在植苗方面,塞罕坝人通过不断研究实践,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改进了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创新了植苗方法。

两次失败,怎能把塞罕坝人打倒?1964年,春季造林的号角再次吹响,老书记王尚海带领职工在一个三面环山、名为马蹄坑的地方,开展了“马蹄坑造林大会战”。历经30多天,造林516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塞罕坝人信心大振, “下马风”销声匿迹。这一役,创造了高寒地区栽植落叶松的成功先例,也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成功栽植针叶树的先河。正是从那时起,塞罕坝开启了大面积造林的时代。最多时每天造林超过2000亩。

在缺少设备、气候恶劣的条件下,全场团结一心植绿荒原,到1976年,累计造林69万亩。

然而,就在塞罕坝人准备大干一场之时,灾难降临到了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

1977年,林场遭遇历史罕见的“雨凇”灾害,57万亩林地受灾,20万亩树木一夜之间被压弯折断,林场10多年的劳动成果损失过半。1980年,林场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连续3个月的干旱,导致12.6万亩树木旱死。

那时,眼看着自己亲手种下、辛勤抚育的树木遭灾,许多塞罕坝人痛哭失声!

擦干眼泪,重整旗鼓。塞罕坝人总结经验教训,引进新的树种,研究推广抗旱造林技术,再次将希望的树苗栽到大地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1962年到1982年的20年中,塞罕坝人在沙地荒原上造林96万亩,其中机械造林10.5万亩,人工造林85.5万亩,保存率达七成,创下当时全国同类地区保存率之最。

自2011年开始,塞罕坝林场在土壤贫瘠的石质山地和荒丘沙地上实施攻坚造林。整地、客土回填、容器苗造林、浇水、覆土防风、覆膜保水、架设围栏……截至目前,已完成攻坚造林7万余亩。

“最近这5年,林场对造林绿化越来越重视。”塞罕坝林场林业科副科长范冬冬说,“攻坚造林成本比较高,一亩地要1200元左右,目前国家补贴为一亩地500元,其余的都需要林场自筹资金。林场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我们还是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就是要把这片林子造起来!”

直面困难、愈挫愈勇的塞罕坝人,踏上了新的征程。

忠于使命,接续传承,“华北绿宝石”越来越光彩夺目

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绿色,始终是塞罕坝人永恒不变的追求。

造林的接力棒,从老一辈人的手里,稳稳传递到了新一代务林人的手上。

“刚到这里时感觉很荒凉,冬季寒冷,和我的老家差别很大。”1984年,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生、19岁的刘海莹来到塞罕坝,成为基层林场的第二代技术员。他是河北秦皇岛人,最初感到有些难以适应。住工棚、喝雪水、啃咸菜、吃冷饭,在艰苦的环境中,“老坝上”的榜样力量和手把手传帮带,使得他坚持下来。

不久,刘海莹发现:苗圃地里的云杉苗木的茎干,莫名其妙地变白了。“这些苗子八成是死了吧。”有人认为。然而,刘海莹经过分析后,判断苗子白化只是一种“生理干旱”的表现,并非真的生病枯死。经过及时补充水分,苗子果然活了过来。

塞罕坝天寒、干燥,极端的气温和环境,总在为植树造林设置一道又一道的障碍。此后,刘海莹和同事们一起,解决了沙地栽植樟子松等难题。众志成城,造林事业蒸蒸日上。

现在,刘海莹已经是塞罕坝林场的党委书记、场长。谈及往事,他反复强调:“事情都是大家一起做的,都是集体的力量。”

有一位名叫王凤明的同事,让刘海莹念念在心。

王凤明曾在最为艰苦的三道河口林场担任场长,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林场还未通电。有一次,他五六岁的女儿来到林场。晚上睡觉,躺在床上,小姑娘好奇地问大人们:“怎么还不熄灯呢?”大人们逗她:“当场长的,还需要自己关灯吗?”

过了一会儿,林场的柴油发电机按时熄火,灯自动灭了。小姑娘对大人们的话信以为真,回到山下,逢人便说:“我爸爸当场长,真神气,睡觉还有人给他拉灯呢!”

后来,2005年,一位工人清理水井时遇险,王凤明勇敢地跳下井救人,不幸以身殉职。这位女儿眼中很是神气的爸爸,为这片绿水青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王凤明当年种下的那些树木,仍然在茁壮生长,年轮一圈一圈增多。而他的年龄,永远停留在了50岁……

也正是在2005年,“80后”小伙子于士涛来到了塞罕坝。面对女友要分手的“威胁”,于士涛铁了铁心,义无反顾地留在了这个偏僻艰苦的地方,担任技术员,成为“林三代”。

“不为别的,我是学林的,一定要来有林子的地方。我们应该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绿色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是我们留给他们的最珍贵礼物。”于士涛说。

在这个有林子、但没有商场和网吧的地方,于士涛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孤独。不过,他很快融入了塞罕坝,喜欢上了塞罕坝。

曾经坚决反对于士涛到坝上工作的女友付立华,2006年来到塞罕坝,这片浩瀚林海的“绿”和塞罕坝人的“拼”,使她深受触动,“我意识到,在林场工作,虽然远离都市的繁华,但生命依然可以在这里发光发彩。”她下了决心。

2011年,中国林科院研究生毕业的付立华,放弃了在大城市生活的机会,来到塞罕坝,与于士涛一起奋斗,“冬天与呼呼的西北风为伴,过上了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的生活。”

现在,于士涛成长为千层板林场的场长,付立华在塞罕坝林场科研所成为挑大梁的骨干。他们可爱的孩子已经6岁了,和山上的林木一样,一天天茁壮成长……

几代务林人的接力和传承,让绿色在塞罕坝生根蔓延,让荒漠再次成为美丽绿洲。

塞罕坝林场周边,有一些牧场。在上世纪60年代初,牧场条件比林场好,再加上牧业回报快,牧场职工有肉吃、有奶喝,生活比林场职工好过。但是,后来不少牧场由于过度放牧,土地沙化严重,日子每况愈下。林场职工的生活则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天红火起来。

痛定思痛,牧场的干部职工近年来大力加强植树护绿、防沙治沙。不过,和塞罕坝相比,他们生态恢复和建设起步晚了数十年,虽然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仍然存在一些差距。

在生态恢复和保护上先行一步的塞罕坝人,持续造林、护林、营林,森林面积越来越大,森林质量越来越好,生态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塞罕坝这颗“华北绿宝石”,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未来,这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将为人们创造更多的生态福利、绿色福祉。

塞罕坝林场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有112万亩壮美的绿色海洋。这里就是河北省塞罕坝林场。这片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是人类改造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创举!

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动写照

塞罕坝,历史上有“美丽高岭”的盛誉,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清朝末年开围放垦后,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加之山火不断,到上世纪中叶,原始森林已经荡然无存,成了林木稀疏、气候恶劣、人烟稀少、风沙肆虐的荒原沙地。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高度重视国土绿化。1962年,为改善当地自然环境,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建设首都北部的生态屏障,原国家林业部决定建立塞罕坝林场。在物质和技术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在几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塞罕坝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

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就深刻洞察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重要论断。从300年前的皇家猎苑,到55年前的荒原沙地,再到眼前这片绿色林海,塞罕坝的历史沧桑,正是这一科学论断的生动写照。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力印证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与林业事业、个人追求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和不可替代的绿色财富,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巨大的生态效益。塞罕坝林场的奇迹正是“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的真实写照。据中国林科院评估,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泽被京津、造福地方,被誉为“华北的绿宝石”。塞罕坝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2%增加到现在的80%,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每年为滦河、辽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

显著的社会效益。塞罕坝林场助推区域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群众致富,促进地方发展,推进苗木生产、生态旅游、交通运输、养殖业等产业发展,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2010年,林场荣获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建设标兵”称号;2014年,荣获中宣部“时代楷模”称号。

可观的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塞罕坝林场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林木总蓄积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累计为国家提供中小径级木材192万立方米。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为202亿元。

强大的精神力量。塞罕坝林场的成功已经在全国树立起一面旗帜、一座丰碑。塞罕坝精神已经超越地域和行业界限,成为全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塞罕坝林场的巨大成就,生动诠释了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有力印证,为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可贵探索

塞罕坝人扎根坝上高原,战风沙、斗严寒、抗干旱,从茫茫荒原上的“一棵松”到今天的百万亩人工林海,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筑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绿色长城,扎扎实实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奇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做出了可贵探索。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必须从国家发展方式上找根源,从宏观战略规划中寻出路。塞罕坝林场的成功,正是贵在一张蓝图绘到底,成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众所周知,人类在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之后,正处在工业文明逐渐进入生态文明的阶段。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强调人对自然的利用和索取。西方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制度优势,我们的后发优势,决定了我们完全可以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的、能够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塞罕坝就是可贵的范例!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中国共产党人,也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有这样的决心、胸怀和意志,才能担当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和重任,才能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集中力量办大事。上世纪60年代初,党和国家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担当,下决心建设塞罕坝林场,并且一直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真情关怀。正是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下,在巨大的理想信念支撑下,林场的创业者们没有被寒冷和荒凉所击垮,没有因物质匮乏和生态脆弱而退却,破釜沉舟、迎难而上,艰苦奋斗、追梦不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自然挑战和技术难关,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绿色赞歌。

严格的制度和稳定的体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技术要求高、见效周期长,因此离不开严格的制度法治、稳定的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塞罕坝林场的成功,正是贵在严格的制度,成在稳定的体制。多年来,塞罕坝林场因地制宜,坚持探索在生态脆弱地区林场建设和管理的模式,坚持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等制度建设,在护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经营管理、质量考核等方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成果,为林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塞罕坝林场建立初期隶属于原国家林业部,1968年归河北省林业厅管理。这种稳定的高层直管体制为林场提供了足额的资金保障、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稳定的人才队伍。林场因此步入良性循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科技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类必须尊重科学、顺应自然规律。塞罕坝的成功,正是贵在科技兴林、矢志创新的坚守,成在钻研技术、永不言败的担当。55年来,塞罕坝人始终依靠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艰辛,与高寒、干旱、风沙、贫瘠做着顽强抗争。他们将林学理论同塞罕坝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引导,摸索总结出全光育苗、“三锹半”植苗、困难立地造林等一套在高寒地区科学造林育林、改善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造林成活率达到98%以上。如果没有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代塞罕坝人响应中央号召,在土壤贫瘠、岩石裸露的石质山坡开始二次创业,启动了攻坚造林工程。5年来,在石质山坡新造林15.3万亩,在基本没有补植的情况下,成活率和3年保存率分别高达98.9%和92.2%,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活、一次成林的目标。这5年来攻坚造林的科研创新,在塞罕坝不胜枚举。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塞罕坝林场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高寒荒漠造林的科技进步史。

塞罕坝精神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塞罕坝的成功,正是贵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成不必在我”的大胸怀、大气魄,成在“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大战略、大格局。塞罕坝林场建立的初衷,就是要改变京津地区风沙危害,积累高寒地区造林经验。塞罕坝人的视野和胸怀从来就没有停留在塞罕坝,没有停留在承德地区,而是京津冀、华北乃至整个中国高寒荒漠地区。他们用青春、汗水、心血和智慧铸就了伟大的塞罕坝精神,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奇迹,谱写出绿色发展的华美乐章。一棵棵高大挺拔的落叶松,昂首屹立于塞罕坝的土地上,正是塞罕坝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塞罕坝感天动地发展史的真实见证。塞罕坝,是一曲集体力量的颂歌!一个无私奉献的典范!它为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塞罕坝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只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

四、在塞罕坝精神鼓舞下,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几代塞罕坝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锨一镐、一坑一苗,像养育孩子一样辛勤植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塞罕坝,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这片林海。塞罕坝人凭着“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的高尚情怀,“绿色发展,科学求实”的矢志追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愚公移山,再造山河”的坚定信念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探索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为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迈出坚实的步伐。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号角,一场关乎亿万人民福祉、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征程。在全国上下都在努力探索绿色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弘扬塞罕坝精神,有利于我们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推动发展。当年,荒原上昂扬挺拔的一棵树,坚定了塞罕坝林场建设的信心;如今,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坚定了我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每人植几棵,每年植几片,年年岁岁,日积月累,祖国大地绿色就会不断多起来,山川面貌就会不断美起来,人民生活质量就会不断高起来。”让我们在塞罕坝精神的鼓舞下,在塞罕坝奇迹引发的热潮中,坚守生态文明建设,献身祖国绿色发展,把塞罕坝的精神火种传播到神州大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一起深入了解塞罕坝精神吧!

END

往期推荐: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劳动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抗震救灾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载人航天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抗洪精神

素材来源 | 共产党员网

编辑 | 陈思羽 校对 | 俞 伟

责任编辑 | 孔晓茵

审核 | 陈永华

嗨,你还在看吗?

温馨提示:在浏览“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塞罕坝精神”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带你看艺考
艺考信息时光机

【已发布】浙江2023年高考各批次录取查询时间

2023年浙江各批次录取日程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普通类第一段平行投档录取】7月20日16:30;【普通类第二段平行投档录取】7月29日16:30;【艺术类第一批】7月14日16:30...
2023浙江各批次录取日程
浙江高考录取查询2023浙江各批次录取日程2023/6/29

【已发布】山东2023年高考各批次录取查询时间

2023年山东各批次录取日程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艺术类本科提前批第1次志愿】7月11日;【普通类和体育类提前批第1次志愿】7月12日;【春季高考本科提前批第1次志愿】7月12日;【普通类提前批】...
2023山东各批次录取日程
山东高考录取查询2023山东各批次录取日程2023/6/29

【已发布】内蒙古2023年高考各批次录取查询时间

2023年内蒙古各批次录取日程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本科提前批A文理科、蒙授文理科院校】7月10日录取结束;【本科提前批B文理科、蒙授文理科院校】7月14日录取结束;【本科一批】7月21日录取结束;【本科一批B】7月24日录取结束...
2023内蒙古各批次录取日程
内蒙古高考录取查询2023内蒙古各批次录取日程2023/6/29

【已发布】江西2023年高考各批次录取查询时间

2023年江西各批次录取日程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提前批本科】7月8-13日(艺术类16日结束);【第一批本科文理类、体育类】7月14-23日;【艺术类本科平行志愿】7月17-22日...
2023江西各批次录取日程
江西高考录取查询2023江西各批次录取日程2023/6/29

【已发布】吉林2023年高考各批次录取查询时间

2023年吉林各批次录取日程吉林省教育考试院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全国批(艺术类)】7月3日-8日;【提前批】7月12日-14日;【国家专项计划批】7月17日;【特殊批】7月20日...
2023吉林各批次录取日程
吉林高考录取查询2023吉林各批次录取日程2023/6/29

【已发布】黑龙江2023年高考各批次录取查询时间

2023年黑龙江各批次录取日程黑龙江省招生考试信息港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普通本科第一批次特殊类型招生】7月18日;【普通本科第一批次A段】7月17日-23日;【普通本科第一批次B段】7月24日-26日...
2023黑龙江各批次录取日程
黑龙江高考录取查询2023黑龙江各批次录取日程2023/6/29

【已发布】河南2023年高考各批次录取查询时间

2023年河南各批次录取日程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本科提前批】7月8日-10日;【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7月11日;【本科一批】7月19日-21日;【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7月22日...
2023河南各批次录取日程
河南高考录取查询2023河南各批次录取日程2023/6/29

【已发布】安徽2023年高考各批次录取查询时间

2023年安徽各批次录取日程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艺术类第一批】7月5-11日;【本科提前批】7月9-11日;【国家专项、地方专项】7月13-16日;【高职(专科)提前批】7月17日;【高校专项】7月18-19日;【本科第一批高校】7月20-22日...
2023安徽各批次录取日程
安徽高考录取查询2023安徽各批次录取日程2023/6/29

【已发布】浙江2023年高考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2023年浙江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军校征求志愿】7月14日上午;【普通类平行录取】8月1日8:30-17:30【艺术类】 8月1日8:30-17:30;【体育类】8月1日8:30-17:30...
2023浙江征集志愿时间
浙江高考录取查询2023浙江征集志愿时间2023/6/29

【已发布】天津2023年高考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2023年天津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天津招考资讯网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普通本科批次A阶段】7月22日至7月23日;【普通本科批次B阶段】7月29日至7月30日;【普通高职(专科)批次】8月5日...
2023天津征集志愿时间
天津高考录取查询2023天津征集志愿时间2023/6/29

【已发布】山东2023年高考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2023年山东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普通类提前批、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和体育类提前批】7月12日;【春季高考本科提前批】7月13日(9:00—18:00)...
2023山东征集志愿时间
山东高考录取查询2023山东征集志愿时间2023/6/29

【已发布】内蒙古2023年高考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2023年内蒙古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本科提前批A艺术体育院校】7月3日后;【本科提前批B艺术体育院校】7月13日左右;【本科提前批C艺术体育院校】7月21日左右;【提前批非艺术体育类院校】7月8日后...
2023内蒙古征集志愿时间
内蒙古高考录取查询2023内蒙古征集志愿时间2023/6/29

【已发布】辽宁2023年高考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2023年辽宁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辽宁招生考试之窗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本科提前批】7月16日8:00-12:00;【本科批第一次】7月25日8:00-15:00;【本科批第二次】7月29日8:00-15:00...
2023辽宁征集志愿时间
辽宁高考录取查询2023辽宁征集志愿时间2023/6/29

【已发布】江西2023年高考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2023年江西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提前批本科文理(含定向)】7月11日9时-15时;【艺术类提前批本科单志愿】7月14日9时-15时【艺术类本科平行志愿】7月21日9时-15时...
2023江西征集志愿时间
江西高考录取查询2023江西征集志愿时间2023/6/29

【已发布】江苏2023年高考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2023年江苏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普通本科提前批】7月12日;【体育类、艺术类本科提前批】7月16日;【普通类本科批】7月23日...
2023江苏征集志愿时间
江苏高考录取查询2023江苏征集志愿时间2023/6/29

【已发布】黑龙江2023年高考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2023年黑龙江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黑龙江省招生考试信息港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普通本科第一批次A段】7月22日-23日;【普通本科第一批次B段】7月25日-26日;【普通本科第二批次A段】7月31日-8月1日...
2023黑龙江征集志愿时间
黑龙江高考录取查询2023黑龙江征集志愿时间2023/6/29

【已发布】河南2023年高考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2023年河南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本科提前批】7月12日9:00—18:00;【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7月12日9:00—18:00;【本科一批】7月23日9:00—18:00;【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7月23日9:00—18:00...
2023河南征集志愿时间
河南高考录取查询2023河南征集志愿时间2023/6/29

【已发布】河北2023年高考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2023年河北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本科提前批A段】7月11日12时至7月11日17时;【本科提前批B段、对口本科批】7月15日12时至7月16日10时;【本科提前批C段志愿征集】7月19日17时至7月20日9时...
2023河北征集志愿时间
河北高考录取查询2023河北征集志愿时间2023/6/29

【已发布】甘肃2023年高考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2023年甘肃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提前批次A段】7月8日20:00-7月9日8:00;【提前批次B、C、D、E、F段,体育、艺术类T、U、V 段】7月16日20:00-7月17日8:00;【本科一批I、J段】7月25日20:00-7月26日8:00...
2023甘肃征集志愿时间
甘肃高考录取查询2023甘肃征集志愿时间2023/6/29

【已发布】福建2023年高考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2023年福建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已经公布,具体安排如下:【普通类本科提前批】7月15日8时开始至7月15日18时止;【地方农村专项计划】7月21日8时开始至7月21日18时止;【普通类本科批第1次】7月29日8时开始至7月29日18时止,8月2日8时开始至8月2日18时止...
2023福建征集志愿时间
福建高考录取查询2023福建征集志愿时间2023/6/29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

艺考热搜

艺考数据
艺考资源站

  • 艺考分数线
  • 艺考简章